
◎文| 刘明一
12月3日,2024首届“湾区之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指导,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主办,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立足深圳、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围绕“激活源头创新第一公里”,从科学发现、科学转化、投资孵化、企业赋能、政策指引等方面探讨源头创新的关键点和路径。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陈时飞,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邝兵,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子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原常委、南开大学原校长饶子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高福,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卢毓琳,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等嘉宾及国内外各企业家、投资家逾200人出席会议。
大会伊始,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致辞。他表示,我们要把好的、有潜力的项目和管线投资落地,更重要的是,要把复星医药三十年的发展积累下来的经验,我们全球化视野、全球BD能力,进行充分赋能,把更多产品迅速商业化,带动深圳的生命健康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帮助更多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走向国际。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子平和与会人员分享了深圳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即将推出的全链条支持性的政策。2023年深圳市医药产业产值530亿,在研创新药管线143个,医疗器械产业产值990亿元,累计注册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达到1.53万款。深圳高度重视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今年9月成立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未来,深圳市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AI应用、深港合作等方面的优势,围绕研发、临床、注册、生产、推广等环节,全生命周期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陈时飞在大会致辞时称,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产业取得了系统性、根本性的进步:创新药体系基本形成,中国本土企业从国际药企的追随者逐渐成为竞争者,在多个技术领域出现了并跑,甚至个别领域已经开始超车。创新药上市数量逐年增加;国际化布局不断加速,中国创新药品走向国际市场,药品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陈时飞强调,只有从创新的第一公里入手,解决源头创新的核心问题,才能形成中国创新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副会长、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表示,2024首届“湾区之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围绕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遇到的难题以及未来的路径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大家获得了很多信息,也获得了很多信心。深圳在联动香港、广州大湾区发展方面、在AI技术方面都极具优势及发展底气。我们如何撬动湾区资源、用好这些优势,就有可能在未来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赛道上找到新的支点,生物医药的下一个爆点很有可能诞生在深圳。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碰到一些挑战的时刻,深圳也许能给企业、行业、生物医药创新带来不一样的机会。